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

1. 实行全方位的开放运行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整合实验资源,统一调控和管理。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全面开放实验室
  开放与创新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心的实验室注重在时间上开放、空间上开放、设备上开放、内容上开放,便于师生更方便地利用到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此外,对外实行开放,提供师资培训和实验教学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中心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实行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尤其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开放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方式
  中心为优秀本科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与创新实验提供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和条件,培养学生从事实验研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实验技能和课外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推动的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近年来,在教师、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经费、政策上大力支持下,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3)完整而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方法
  实验教学方面,有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文件,如“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任务书”、“实验课程表”、“实验教学进程计划表”、“学生报告成绩记录表”、“实验课程试卷分析表”等,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实验教学工作完全按制度、按计划运行。
(4)大型实验仪器的集中开放管理
  食品分析检测共享管理平台是基于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食品分析检测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分析测试平台,主要承担全院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院的对外检测任务。目前,该实验室占地面积约750m2,拥有大型仪器40余台,总价值600多万元。主要的仪器设备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微生物发酵罐/细胞培养罐、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倒置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冷冻干燥机、抗生素快速检测仪、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梯度PCR仪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设备。在现有管理模式下,仪器的使用率较高,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为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院分析测试平台的使用效率。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是大型仪器提高效益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食品学院正在积极筹办面向全校的“食品分析检测仪器三级共享管理平台”。所谓三级共享平台主要是指:第一层级的校级测试共享平台(以分析测试中心为主的通用型仪器);第二层级的若干研发仪器共享平台(以若干强势学科群领域为主的研究开发型仪器);第三层级的专业仪器共享平台(包括所有的专用和特殊用途的大型仪器) 。
      校级测试平台:对30万元以上通用类型的大型仪器实行统一管理和开放服务的共享平台,平台内仪器实行的是专人专管共用的运作方式,配备专业的操作、管理和维修队伍。该平台的大型仪器适用范围较广,面向2个以上甚至若干个学科方向,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研发仪器平台:据校内学科发展的规划和布局,整合学科领域内的大型专用仪器有机组合而成,为本学科领域内科研教学提供重要支撑的共享平台,其平台内仪器实行的是专管共用的运作方式。该研发平台根据学校发展重点,分批予以重点投入,建设成若干学科层面的研发服务平台,是研究型大学作为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的技术保障。
      专业仪器平台:该平台是除了以上两级平台之外的其他大型仪器归列到此级平台,根据测算,此平台相当部分为自筹资金所购仪器,包括应用范围狭窄、通用性较差、上机时数少,为某些特定业务和科研课题购置的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的大型仪器,此级平台的仪器由于其很强的专业性和其购置经费的不同来源属性,应设置有针对性的效益考核标准实施管理,由购买方聘请有关科研人员兼职专管。在论证环节对该类仪器应用前景应有相关明确说明,严格把好论证关。同时尝试推动特种专门仪器的二次自主开发,形成仪器技术的二次创新,进而盘活特种专门仪器,努力实现仪器和技术的双重共享,又实现社会和经济双收益。
      目前,学院“仪器平台”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相关仪器设备及网络铺设已经完毕,相信建成后的“食品分析检测仪器三级共享管理平台”必将促进我院以及我校的科研建设水平,实现仪器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 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规范各项工作,已制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了中心主任、副主任的职责、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职责等。同时制订了“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卫生和秩序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制度”、“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办法与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近60个,使得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已迈向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实验教学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中心建立了实验教学督导组,并充分发挥实验课程建设负责人的组织建设作用,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了解学生的需求与评价。每个学期,参加实验课的学生对实验课程和实验室管理进行评教,操作规范、效果明显。教师评学贯穿在实验教学的整个环节,并及时与学生工作老师、教学管理老师交流和沟通。
  近年来每学期举行实验教学研讨会、实验教学中期检查会、实验教学意见征求会、实验管理工作交流会、主干课程负责人工作会议、实验教学示范课和讨论会、专业实习研讨会和总结会、大学生科研创新条件建设讨论会等。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制度保障,学院坚持领导听课制尤其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检查等,确保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提高。
  上述措施、制度和做法,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高管理建立了良好的运作机制,也为确保本科实验教学质量建立了保障体系。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格物楼1224室  |  邮编:710119  |  电话:86-029-85310520                        管理员登录